广东小贷获险资“输血”:融资成本约13%
发布时间:2014-08-08 点击率:2359
来源:南方都市报
一直为融资发愁的广东小额贷款公司,将得到险资的“输血”。
昨日南都记者独家获悉,在经过大半年的筹备后,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共4亿元的资管计划,投向广东小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有望在本月底获得保监批准,正式对接广东的8家小贷公司的信贷资产包。盯上广东小贷融资生意的不只太保一家。南都记者获悉,目前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以及另外一家合资保险公司的险资计划也在酝酿中。
南都记者从业内获悉,小贷公司通过险资渠道获得融资成本预计为13%左右,而在扣除各种费用后,险资的投资收益率约为7%。
小贷再贷款市场非常大
融资难一直是束缚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主要瓶颈。而随着近年来小贷行业的高速扩容,小贷再贷款也成为一盘大生意。南都记者从业内获得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份,广东省共有350家小贷公司,实收资本合计为人民币473.04亿元,贷款余额合计为人民币477.5亿元,据《广东省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办法(试行)》的相关规定,小贷公司融资的余额不得超过公司资本净额的50%,业内预计,小额再贷款公司的年业务量最高将达到236.52亿元。
原来能做小额贷款再贷款这盘生意的只有银行,小贷的主要融资渠道为银行。但是在经济下行以及受担保风险事件影响的背景下,银行对于小贷融资日渐收紧,而小贷公司短时间的高速扩容,令小贷融资越发紧张。在此情况下,去年广东在全国率先成立首家小额再贷款公司———广州立根小额再贷款股份有限公司,随后今年深圳市同心小额再贷款有限公司亦成立,成为中国第一家民营小额再贷款公司。
不过,即便如此,小贷公司的融资问题仍没有得到足够的缓解。“小贷再贷款市场非常大。”业内资深人士徐北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相较于其他地区,广东小贷公司的资质都较好。
而这正是险资资管计划看上广东小贷再贷款的主要原因。广州一家已经确定和险资资管计划进行合作的小贷公司高管告诉南都记者,目前太保的资金已经确定进入广东投资广东的小贷资产信贷包。“首批8家,每家5000万元的规模,总规模为4亿元。”上述小贷公司高管告诉南都记者,此次险资资管计划投资小贷信贷资产包前后运作超过半年,因此融资成本一直在变化,最新的沟通结果大约确定为13%。
中间费用吃掉6%
南都记者从业内获悉,根据小贷公司与太保方面的沟通信息看,此次太保上述8家
小贷公司的投资收益率约为7%,而5%-10%的劣后部门收益略高。“劣后部分的认购预计将非常火爆。”知情人士对南都记者表示,预计小贷公司高管就可以消化劣后部分。
“13%的融资成本,险资只拿到7%的收益率,主要是中间费用较高。”上述业内人士对南都记者表示,由于险资资管计划对投资标的要求必须是3a级以上,险资投资小贷证券化产品必须有3a以上的担保公司,目前符合资质的担保公司国内仅有两家,包括中登债以及中合担保。而太保的合作担保公司敲定为中合担保。实际上,广东市场的开拓以及贷前审查和贷后管理由广东一家小贷公司负责。在成本的构成中,担保公司收取2个点的担保费,而小贷公司收取3个点,此外,此类产品预计通过金融交易所挂牌,交易所收1至2个点手续费。
对于13%的融资成本,徐北表示,这对于小贷公司非常有吸引力。他透露,目前小贷公司从国开行融资,基准上浮10%,同时需要担保3%的担保费,融合融资成本都要到10个点。但是大多数小贷公司无法从国开行获得融资。而再贷款公司的融资成本则更高。
国寿拟投资40家公司
实际上,太保资金投资广东小贷自去年业内已经开始有所传闻,“实际运作超过半年。”确定和太保资管计划进行合作的广州小贷公司告诉南都记者,该项目需要通过小贷的监管部门省金融办批复,同时需要保险公司的监管部门保监批复,目前省金融办的批文已经拿到,就剩保监会相关批复。“预计本月底就可以拿到。”上述小贷公司老总进一步透露,实际上,看上广东小贷再贷款生意的不只太保一家,目前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以及另外一家合资保险公司的险资计划也在酝酿中。“国寿拟在广东选择40家小贷公司,预计规模为10亿-20亿元。”上述小贷公司高管透露。
据悉,险资可以投资小贷公司资产包的背景为今年广州市金融办出台《广州市小额贷款公司开展贷款资产转让及贷款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试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小贷资产转让的探索路径。根据转让办法,资产(或资产收益权)转让的渠道有二:一是按照《广州小额再贷款公司业务试行办法》,将资产转给去年挂牌的广州立根小额再贷款股份有限公司;二是通过广州金融资产交易中心(下称“金交中心”)转让给合格投资者,双方可协商是否回购。
不过南都记者同时获悉,在获得省金融办批文的情况下,险资实际上可以直接对接小贷公司资产包,而不需要购买广州金融资产交易中心资产包。
采写:南都记者 陈颖 实习生 黄可韵 赵洋
上一主题:“天猫分期购”vs“京东白条”:电商小贷成新pk场
下一主题:银保监会加大农业现代化金融支持力度 “十三五”期间涉农信贷实现连续五年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