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家打包退市 广州融资性担保“速冻”
发布时间:2014-09-03 点击率:2159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广东融资性担保业的生存危机,正在加速。
日前,广东省金融办凯发一触即发官网一则公告显示,又有16家担保公司退出融资担保市场,这16家公司均在广州。南都记者不完全统计,去年至今广东有46家融资性担保公司退出市场,其中25家是在今年。
广东省信用担保协会执行会长、银达担保投资集团董事长李思聪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不出现改观,融资性担保公司退出还将继续加剧,行业还将快速衰退,目前广州地区能正常开展业务的担保公司预计只有8-10家。
华鼎事件后行业急剧萎缩
8月26日,广东省金融办凯发一触即发官网通报,同意杰晖等16家融资性担保公司退出融资担保市场。南都记者看到,此次退出的16家融资性担保公司均为广州地区的担保公司。根据省金融办通知,这16家融资担保公司的《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已被注销,对应的经营许可证机构编码自动作废,不再使用。
有知情业内人士对南都记者表示,这种退出,既是融资性担保公司主动退出,亦是监管部门的主动劝退。“不少公司在该递交年底审计报告时没有递交,于是就等同退出,监管部门现在也有意在让经营不善的担保公司加速退出市场。”业内资深人士徐北对南都记者表示。
事实上,从过去一年来看,融资性担保公司退出已经不是第一批。南都记者留意广东省金融办凯发一触即发官网发现,过去一年,有关融资性担保公司退出行业通知多次出现。据南都记者不完全统计发现,去年至今广东有46家融资性担保公司退出市场,其中25家是在今年。
徐北表示“被劝退”的,大多为“无场地、无人员、无新增业务”的“三无”融资性担保公司。据悉,作为一种类金融机构,融资性担保在2011年一度达到行业的顶峰,但2012年受华鼎创富事件影响,此前已经经过一轮主动监管清洗的融资性担保行业进入“寒冬”,绝大多数民营担保机构的业务被商业银行“一刀切”,全行业业务量急剧萎缩,行业危机蔓延。再加上近年来,经济形势下滑,担保的经营环境更加恶化。李思聪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广东担保公司多为民营企业,在无利可图的情况下,与其耗着,不如退出,而监管部门也要求这些公司都停止经营。
广东融资性担保加速衰退
事实上,融资性担保公司退出行业并非广东独有。据南都记者了解,浙江、江苏、河南、湖北等地也出现了类似情况,大部分担保公司或被移交,或重组,或变更,或注销。
但李思聪特别指出,相较于其他地方,广东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经营环境更加恶化。据悉,作为华鼎创富的所在地,3年前的行业危机对于融资性担保行业留下的创伤和阴影一直没有散去。李思聪认为,整个行业正面引导、正面支持太少,担保行业甚至正在逐步边缘化。他透露,目前广州地区能正常开展业务的担保公司预计只有8-10家。而徐北则认为,除了国企和一两家大型担保公司外,有新增业务的担保公司更少,全省甚至不超过5家。
广东省金融办在去年的广东融资性担保运行报告中就指出,融资性担保行业有一些突出问题,其中一是银担授信合作仍然十分困难。受种种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一些银行机构大幅压降银担合作规模,甚至停止了业务合作;另一方面融资性担保业务向有信誉的融资担保公司集中。二是行业盈利水平仍较低,盈利模式有待优化。
根据广东省金融办数据,去年广东省融资性担保全行业净利润8.8亿元,同比下降了12%。平均资本利润率、资产利润率均处于较低水平。行业的盈利能力不强,盈利空间有待拓展,盈利模式有待进一步优化。面对此情况,省金融办建立健全担保机构退市机制。
而政策上,此前广州市曾透露要出台针对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相关扶持文件,但一年过去了,文件却迟迟未出台。而酝酿已久的,由国务院牵头草拟的融资性担保公司新管理办法亦迟迟没有下文。对此,多位业内人士也指出,政策的不明朗也是导致目前融资性担保一直未能走出困局的原因。
民间金融机构转战其他领域
在李思聪看来,如果当前环境没有出现改变,银行没有认可、政府不再出台正面的支持措施,融资性担保公司继续退出行业还将加剧。
“行业还是好的。”李思聪认为,相较于其他融资方式,对于小微而言,借助担保公司的融资渠道仍是成本较低、门槛较低且较为灵活的方式。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银担合作这种特定时期出现的业务模式正在遭遇市场的质疑。而其中,高杠杆、高风险的盈利模式正是担保业扎堆倒闭的关键所在———赚取的佣金较低,目前担保公司一般按2%-2.5%收取担保费,但承担的风险却很高,如覆盖100%的代偿责任。这也意味着,如果一单业务出现风险,就需要用约30单业务的收益来弥补。尤其是在经济下行的前提下,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直接导致担保公司的风险上升。
而在银担合作陷入困境时,南都记者获悉,目前部分担保公司积极扩展其他业务,如工程保函担保、诉讼保全担保等业务,此外,与p2p等第三方合作亦成为担保公司新的业务方向。不过,旗下有融资性担保业务的广东纳新基石投资公司董事长陆涛就对南都记者表示,上述业务目前规模仍非常小,且不可能像企业授信那样有可能形成规模,很难成为担保公司的主流业务。
南都记者观察发现,作为原民间金融主要部分,担保业务尽管出现萎缩,不少担保公司退出民间金融机构市场,但实际上,部分起家于融资担保公司的民间金融集团早就在融资性担保行业出现下滑时孵化小额贷款、融资租赁以及p2p等业务。“融资性担保公司不见了,但那些人没有离开,做的业务还是类似。”有资深业内人士对南都记者表示。
对此,陆涛认为,未来融资性担保公司将呈现两种发展模式。一是少部分公司成为专业化的融资性担保公司,以规模取胜;而其他的担保公司有可能依托衍生出更多的金融牌照和为市场提供多样化的产品为市场服务。
采写:南都记者 陈颖 实习生 黄可韵
上一主题:小贷“傍大” p2p与关联方两天两起“掐架”
下一主题:银保监会加大农业现代化金融支持力度 “十三五”期间涉农信贷实现连续五年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