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p2p百余家 “大浪淘沙”加速洗牌
发布时间:2014-04-22 点击率:2126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摘要:自2011年开始到2014年4月中下旬,至少有112家p2p借贷平台出现提现困难、挤兑、倒闭甚至恶意跑路等情况。
高歌猛进多年的p2p借贷平台开始进入风险暴露期,自去年四季度出现首波“倒闭潮”后,愈来愈多的问题平台开始出现。
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自2011年开始到2014年4月中下旬,至少有112家p2p借贷平台出现提现困难、挤兑、倒闭甚至恶意跑路等情况。
在112家问题借贷平台中,浙江有19家,江苏有17家,广东有21家。与2013年前发生的零星问题平台相比,此次“倒闭潮”在时间和地域分布上都有集中化的趋势。
“随着监管进程的加快以及行业自律的建设,今年可能会倒闭更多的p2p平台,洗牌速度会加快。”北京某p2p平台负责人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仅今年4个多月时间里,问题平台的数量至少30家,占这几年问题总量的37%。
“洗牌”加速
今年以来,短短4个多月时间里,全国已经有至少30家p2p借贷平台出现问题,沿海民间资本活跃地区成为跑路、问题平台重灾区。从零壹数据提供的信息来看,可监测到的12家平台涉及资金至少达9.917亿元。
其中,北京的中欧温顿与浙江的中宝投资涉及的资金量最大,分别高达4亿元和3亿元。紧随其后的是浙江的国临创投、广东的中贷信创,以及上海的锋逸创投,分别涉及资金8900万元、7500万元、6700万元。
这30家问题平台目前的状况主要是提现困难、停止运营、资不抵债、限制提现,其中,较为恶劣的北京的中欧温顿、广东的元壹创投和福建的万汇通三家平台负责人已经跑路。
而从处理进度来看,有7家今年出现问题的p2p借贷平台,警方已经介入调查和处理,包括广东的中贷信创、上海的锋逸创投、江苏的窑湾贷、北京的中欧温顿和浙江的国临创投、中宝投资、大家网。
除了警方介入处理外,还有一些涉及资金量相对较小的平台选择了“自救”。例如,浙江的广融贷就把拖欠投资的金额换成股份,后续再由平台逐步回购;湖北的大地贷则结束运营、提前结束返还资金。
从出现问题的时间来看,相较于过去几年,今年的问题平台从上线到出事的时间明显缩短。
其中,深圳的元一创投3月13日正式上线,仅过了一天,网站便无法打开。该平台通过秒标圈钱,开业1天负责人就跑路,创下p2p网贷平台倒闭速度的最新纪录。而另一家位于山西的投资传奇,从上线到出现提现困难也不过11天。
其他几家问题平台,如上海的卓忠贷、四川的天府投资、陕西的贵福财富、广东的中e邦达、湖北的富豪创投,从正式上线到出现问题分别只有16天、43天、53天、76天、89天。
对于新一波的p2p平台“倒闭潮”,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理性的洗牌对于行业而言反而是利大于弊。
零壹财经一名研究员表示,p2p借贷行业曾经一度出现月收益高达3分甚至5分以上的高息平台,新平台为了突破资金获取端的限制,不断提高利息或者奖励比例,形成了恶性竞争的局面。
上述研究员认为,倒闭潮在这次行业洗牌过程中开始逐渐恢复理性,对利率无止境的追求基本上画上了句号,但对于问题平台爆发的反思才刚刚开始。从某些方面说,“倒闭潮”是一个很好的投资人自我教育与行业自我纠正的契机。
“低门槛”冲动下的运营难题
p2p的“低门槛”给纷纷踏入行业的从业人士带来了容易经营的错觉。实际上,在关闭的平台中,由于运营不善倒闭的超过三成。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根据零壹财经统计的数据粗略计算,2013年以来,112家倒闭或跑路的p2p网贷平台中,30%左右的平台主要原因是运营不善。
“进入行业的门槛低,并不意味着行业运营的门槛低。”上述北京某p2p平台负责人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称,p2p网贷平台的运营风险主要体现为借贷的风险,其中平台的风险控制是核心。
南方一家p2p网贷平台总经理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分析认为,p2p网贷平台的运营和商业模式有关。根据本报记者综合采访和分析来看,p2p平台前期以高收益吸引投资者,采用先募集资金再贷款的资金池模式,或者将长期的贷款分拆为短期,形成期限错配等,包括运营团队对风险的把控能力缺乏等都有可能导致平台倒闭。
以今年1月初出现风险的广融贷为例,1月3日该平台宣布解除平台所有标,并且不再发标,主要是出现提现困难,涉及资金2000万元。而就在其出现问题的前一天,该网站还在发布利息奖励的活动,如一月标利率20.4%,奖励1%等。
“一些平台保本保息,前期做品牌以高收益来吸引投资者,如20%、30%甚至40%等,其背后对应的一定是高风险。”上述南方某p2p网贷平台总经理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其中p2p行业有超过90%做的是“资金池”模式,会涉及到流动性风险。
而“资金池”是一个p2p运营难以绕开的话题,甚至有行业内人士认为,p2p模式中99%都在做“资金池”。
上述北京某p2p平台负责人对本报记者分析称,“资金池”的做法有两种,一种是债权转让,做成理财产品,当然债权转让也并不是百分之百等同于“资金池”;另外一种是做期限错配,将长期的贷款拆分成短期然后给投资者。
“把长期的贷款拆分成短期标的,例如一年期的拆成2个月的,2个月给投资者的收益,实际上并不是全部来自企业,基本上靠借新还旧。如果借款企业发生问题,或者借新还旧跟不上,都有可能导致流动性风险。”该负责人称。
零壹财经研究员以武汉某平台为例,称其大部分借款标都是一个月的短期借款,这个平台上的实际借款期限较长。由于担心投资端跟不上,只能通过提高借款利率和对借款标进行期限拆分来吸引投资者。
其期限错配的弊端就在于:部分资金在没有完全回笼的情况下,就需要垫付已经到期的借款标,从而导致资金链断裂,提现不得不被延迟。“这种情况更进一步加剧了投资人的避险提现行为,以至于平台最终无法运营。”该研究员称。
“期限错配的‘资金池’模式,实际上做的就是银行的事,这个需要一个严格的监管定位。如果自身运营团队能力较差的话,难于真正把控风险,也会导致平台出现问题。”上述南方一家p2p网贷平台总经理称。
实际上,对于p2p监管,监管层一直以来都在呼吁不得做“资金池”,如果细则正式出台,业界认为,将会对“资金池”模式的p2p机构带来一波清理,出现更大的“洗牌”。
产品异化存风险
除了逐渐暴露风险的p2p网贷经营风险外,一些潜藏在异化产品下的风险同样不容小觑。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国内p2p行业在借贷模式、产品类型、操作手法上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近两年,各地纷纷出现了以投资咨询为名义的财富管理公司,异化形式层出不穷,引发了越来越多的行业性问题。
单从借款标的来看,根据借款目的,这些标的最终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满足普通借款人的真实借款需求,称为普通借款标;二是满足中小企业的经营性借款需求,称为高级借款标(因为这类标的一般需要抵押担保、信评和审贷过程相对复杂);三是上述两类之外的非常规借款标,比如秒标、天标、净值标等。
“以净值标为例,这是一种以一个平台的待收债权为抵押进行借款的产品。”据上述零壹财经研究员介绍,一般允许发布的最大金额为净值额度的80%或90%,并可循环借款。
他告诉本报记者,某p2p网贷平台曾经设计过一种净值借款产品,净值标额度=账户可用余额投标冻结总额待收总额-担保未还总额-待还总额股份数×2.95×90%。其中的股份数暂时抛开不论,该公式可支撑杠杆率为无限大的投资-借款循环。
据了解,这家平台上的投资人曾经以几万元的投资额,通过循环借入和借出获得了几十万的借款额度,直到最后问题暴露,p2p借贷平台才修改了额度的计算公式,限定杠杆率在10以内。
净值标带来的套利空间也催生了一批p2p“黄牛”,他们利用“净值标”无穷地放大杠杆,用借来的钱赚取利差。
据某p2p借贷平台负责人介绍,在目前p2p网站普遍提供“保底”的情况下,这种套利行为几乎没有风险。但他表示,这种投资者的投机行为给p2p平台带来的潜在风险不可忽视。
上述零壹财经研究员表示,在某些平台中,净值标交易占到了总成交额的50%甚至60%以上。如果说秒标造就了一个平台的虚假繁荣,净值标则是风险的放大器,信用链条被剧烈延长,风险因为杠杆和循环证劵化得以放大。
除了净值标以外,近年来,不少p2p平台从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的角度出发新增了“自动投标”或称为“预约投标”、“排队投标”的功能,这也一度引发是否涉及“资金池”问题的争议。
据了解,通过该项功能,用户可以自己定义可投标的利率、奖励、投资期限、还款方式、借款人信用等信息,如果平台发布的借款标中有满足用户自定义的标,电脑会根据自动标的排名(有些平台采取随机的方式)自动帮用户进行投标。
上述某p2p借贷平台负责人表示,因为资金还是在投资人的账户中,直至有合适的标的资金才会投出去,所以严格来说不叫“资金池”。但实际上投资人已经把部分资金的划账权限交给了平台,理论上来说,这些资金已经在平台的掌握中了。
这位负责人表示,另一方面的潜在风险是,一般来说,“预约投标”的产品会有一个期限和预期收益率。目前已有产品的期限长达一年,但如果在该期限内,平台没有足够的项目进来,那么这个收益由谁来贴补?
该负责人认为,尽管目前还没有上述新的p2p产品形态直接危及平台运营的案例,但其中蕴含的风险不容忽视。尤其,p2p借贷行业进入门槛低,不少经营者并没有具备运作较为复杂的金融产品的专业能力。
上一主题:p2p监管细则启动 三种情况涉“非法集资”
下一主题:银保监会加大农业现代化金融支持力度 “十三五”期间涉农信贷实现连续五年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