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industry news
前三季度新增信贷、社融“升温” 央行表态允许宏观杠杆率阶段上升
发布时间:2020-10-15 点击率:163
来源:北京商报2020年前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出炉。10月14日,据央行披露,2020年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6.26万亿元,同比多增2.63万亿元;社融规模增量累计29.62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多9.01万亿元,金融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长显著。展望后续货币政策,有分析人士称,未来货币政策主要聚焦于定向和结构性政策,尤其是针对小微、制造业企业的创新工具的发力值得期待。同时,短端维持流动性平稳,引导货币市场利率回归政策利率,后续降准、降息的预期继续降低。
住户部门短期贷款激增
前三季度人民币新增贷款增幅显著。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6.26万亿元,同比多增2.63万亿元。其中,9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9万亿元,同比多增2047亿元。
分部门看,2020年前三季度住户部门贷款增加6.12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53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6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0.56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71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7.25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4368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4720亿元。
受疫情导致的逆周期调节政策力度加大,今年信贷扩张速度与去年同期相比明显加快。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陶金分析,9月份,除了企业部门短期信贷同比少增以外,居民部门贷款和企业中长期贷款皆同比多增,显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仍然较为旺盛,同时也反映了信贷政策也并没有收紧,信贷扩张仍然处于顶部,尚未回落。
值得一提的是,住户部门短期贷款在三季度的扩张速度明显回升。具体来看,三季度住户部门新增贷款7748亿元,同比去年三季度多增2348亿元,较今年上半年7552亿元的数据规模还要多。
陶金认为,此数据印证了汽车等限额以上消费领域的销售情况较好,居民消费一部分回暖,同时,房地产销售继续繁荣,催生了居民部门杠杆率提升。
“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幅超预期,主要是受企业中长期贷款与居民贷款推动。”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同样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住户部门贷款稳步增长,一方面在于疫情防控常态化,居民消费需求释放;另一方面,此前受疫情压抑的买房与买车刚需释放,叠加国内采取有针对性托底内需政策效果显现,带动需求扩张。
陶金则进一步指出,居民购房需求在三季度有所释放后,四季度房地产市场可能较三季度有所回落,居民杠杆率仍然保持较高水平,但继续上升的空间较小。正规用途的消费贷款不会被管控,一方面是消费贷款客观上能够起到促进消费回暖的作用,另一方面汽车销售的繁荣表明消费信贷具有场景基础,不会造成风险的集中爆发。
容忍宏观杠杆率上升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信贷数据,前三季度新增社融同样超出市场预期。据初步统计,9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4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9630亿元。此外,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9.6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9.01万亿元。
“9月份当月新增社融总量延续了8月的高增长,1月至9月社融规模已接近全年新增30万亿的目标,较为意外。”建银投资咨询分析师王全月称,分项看,新增人民币贷款约17万亿元,略高于全年20万亿元目标的时序进度,但考虑到四季度是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周期性波谷,新增人民币贷款数据符合预期;另外增速较高的是政府债券净融资,主因是三季度特别国债、地方债的高速发行。
周茂华同样认为,前三季度,社融数据超过29.6万亿元,整体超预期。从推动因素来看,一方面是国内复工复产,经济活动回暖,带动融资需求改善;另一方面,国内为对冲疫情及外部需求低迷影响,国内加大基建方面投资,国债与专项债发行明显放量。
针对前三季度信贷和社融增速双双超预期的表现,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10月14日在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信贷和社融增速合理增长,还没到偏快增长的状况。今年受疫情影响,宏观杠杆率会出现阶段性上升。
“我们当前面临特殊情况,宏观杠杆率提升适应宏观政策,是支持疫情防控和国民经济恢复的一个体现。应当允许宏观杠杆率阶段性上升,扩大对实体经济的信用支持。二季度中国gdp增长已经实现了正增长,我们预计三季度gdp增速会进一步提升,这也为未来更好保持合理的宏观杠杆率水平创造了条件。”阮健弘补充道。
周茂华则认为,从央行表态看,特殊时期一定程度容忍宏观杠杆率上升,但随着经济逐步摆脱疫情影响经济持续恢复增长,央行将适度调整宽松力度,转向结构性精准滴灌,一方面优化杠杆结构;另一方面,避免杠杆过快上升。
m1、m2增速均超预期
在货币供应方面,金融统计数据显示,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16.41万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5个和2.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0.23万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1个和4.7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8.24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前三季度净投放现金5181亿元。
比较数据来看,m2同比增长10.9%,较上个月上升0.5个百分点,高于去年同期2.5个百分点。周茂华认为,此数据显示国内货币信贷环境仍保持适度宽松;结合国内维持高位货币乘数与持续走高的m0,显示国内经济活跃度持续增强。整体看,央行将更倚重结构性工具,精准滴灌,提升政策效率。
从增速看,m1、m2增速均略超预期。陶金向北京商报记者解释道,这一数据体现了实体流动性仍然较为宽松,与平稳增长的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以及信贷政策实际上并未收紧有关。另外,货币乘数位于历史高位,反映了银行较强的信贷扩张意愿和能力,背后是中短期流动性的相对宽裕。
“m1略超预期,则反映了实体经济需求在稳步回暖,其中房地产繁荣、限额以上消费是比较主要的驱动力量。”陶金称。
另在人民币存款方面,根据统计,前三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18.15万亿元,同比多增4.93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9.95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5.49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6278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4765亿元。9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1.58万亿元,同比多增8633亿元。
在周茂华看来,9月居民存款增加,较大程度在于9月资本市场调整,居民减少金融资产方面配置,而选择了银行储蓄。
降准、降息预期继续降低
总体来看,9月金融数据整体高于预期,体现了金融对疫情防控和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的支持力度持续增强。在多位分析人士看来,下阶段,货币政策要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同时加强风险防范。
目前国内货币信贷环境保持适度宽松,经济整体复苏步伐有所加快,央行已经根据国内经济、市场形势调整政策力度与节奏。周茂华称,考虑全球防疫与经济形势严峻,国内经济复苏不平衡,央行在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继续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小微民营企业、制造业及战略新兴产业支持力度,并注重防范金融风险。
展望后续货币政策,周茂华认为,央行将更注重结构性政策(不排除定向降准等),精准滴灌,提升政策质效。目前国内经济整体复苏态势良好,信贷货币环境保持适度宽松,国内全面降准与大幅降息可能低,但考虑四季度全球宏观经济形势仍存在不确定性,国内工业制造业复苏不平衡,工业品仍在降价,需求处于复苏阶段,以及中小银行负债压力较大等因素,不排除仍有定向降准可能,挖掘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潜力。
陶金指出,货币政策方面,不用期待总量的扩张,未来货币政策主要聚焦于定向和结构性政策,尤其是针对小微、制造业企业的创新工具的发力值得期待。同时短端维持流动性平稳,引导货币市场利率回归政策利率。后续降准和降息的预期继续降低。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则称,下阶段,货币政策要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同时加强风险防范。一方面,提升结构性政策力度与效果,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恢复发展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精准扶持;另一方面,不搞“大水漫灌”,谨防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推升资产价格泡沫,同时继续密切关注国际经济和疫情态势,对人民币大幅升值以及可能引发的跨境资本大幅波动做好应对准备。
上一主题:银保监会发文:“保本高收益”就是金融诈骗
下一主题:银保监会加大农业现代化金融支持力度 “十三五”期间涉农信贷实现连续五年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