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新业态:群雄逐鹿 变者胜出
发布时间:2014-01-03 点击率:2617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摘要:随着互联网企业的入局、传统金融业机构的变革、新型金融形态的出现,一个未来的金融新格局正逐渐成型。
谈及2013年的中国金融业,互联网金融绝对是最重要的关键词。随着互联网企业的入局、传统金融业机构的变革、新型金融形态的出现,一个未来的金融新格局正逐渐成型。
经历过去一年爆发式的发展,2014年,互联网金融市场参与主体的正面交锋将真正到来。而与此同时,告别发展初期的野蛮生长,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步伐也渐行渐近。
2012年8月,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在一份研究报告里描述了一幅互联网金融模式完全取代现有金融模式的未来构想:移动支付替代传统支付、人人贷替代传统存贷款、众筹融资替代传统证券业务……
该报告指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特别是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和云计算等,将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可能出现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互联网金融模式”。
在此模式下,支付便捷、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非常低,资金供需双方可直接交易,不需要经过银行、券商和交易所等金融中介。并且期限匹配、风险定价等交易成本会降低,流程会简化。
短短一年时间,这个在当时看起来还遥不可及的理想图景已经初现雏形。
基于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创新,互联网金融正衍生出越来越多的新形态和新模式。
也许现在我们无法预言究竟谁能在这波互联网金融浪潮中胜出,但可以肯定的是:群雄逐鹿,变者胜出。
平安证券在其报告中表示,不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金融企业,或是参与互联网金融的电商、软硬件提供商、平台运营商、oto服务供应商,只有及时变革,才能在互联网金融的大潮中屹立不倒、分享红利。
从2013年来看,无论是p2p借贷、垂直搜索、智能理财、众筹平台等新型金融业态,还是直销银行、网络保险、网络券商、基金“触网”,个人消费群体日渐成为重要的目标客群。
传统金融以机构为中心,互联网金融以用户为中心;传统金融依托牌照和资金,而互联网金融以技术和数据为主。对于新市场的争夺,目前来看,手握大量用户、数据、流量的互联网企业在这一轮角逐中自然更具先发优势。
但传统金融机构毕竟根基深厚,尤其在品牌、规模、业务、风控等方面仍具极大的优势。经过这两年的观望和准备,它们一旦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发力,其影响力仍不容小觑。
展望2014年,经历了高歌猛进式的发展,互联网金融或将迎来洗牌和重整。
2013年12月5日,《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明确了比特币为“网络虚拟商品”,同时规定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不得开展与比特币相关的业务。此后的5个交易日内,国内比特币的跌幅超过23%。
而在此之前的这一年中,比特币的价格一路狂飙:从年初的80元人民币到巅峰时期的7395元人民币,仅仅用了9个月。之后,它的价格从7395元跌到2752元,也仅仅用了19天。
作为互联网金融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产物,比特币价格的大起大落也让更多的人开始理性地思考互联网金融。而与此同时,监管部门的表态也让互联网金融监管渐行渐近的预期再度升温。
除了比特币,p2p借贷行业亦在这一年中经历了过山车式的发展。
2013年,国内p2p借贷平台的数量急剧增加。尽管与传统金融业相比,p2p借贷行业的基数规模并不大,但其年增长速度却超过300%。而根据行业数据分析机构海树网的推测,该行业交易规模2013年或超千亿元。
而到2013年末,p2p行业野蛮生长的弊病已经暴露,据网贷之家统计,2013年已经有超过70家p2p借贷平台倒闭,其中大都集中在10月份以后。在过去两个月中,p2p借贷平台一度以一天倒闭一家的速度出事。
2013年以来,由一行三会等相关部门组成的“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研究小组”多次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对互联网金融企业进行调研,并组织座谈“摸底”行业现状。
2013年12月3日,央行下属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牵头,与75家机构共同成立了互联网金融专业委员会,这被认为是目前中国互联网金融领域最高水准的行业自律机构,也被外界视为互联网金融迈向行业监管的过渡性举措。
上一主题:信息中介变为信用中介,谁来兜底p2p平台风险?
下一主题:银保监会加大农业现代化金融支持力度 “十三五”期间涉农信贷实现连续五年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