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简政放权明确民营银行准入条件
发布时间:2013-11-18 点击率:232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11月14日,银监会发布主席令,修订完善《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按照国务院‘既要把该放的权力放开放到位,又要把该管的事务管住管好’的要求,对《办法》进行了修订。”银监会在其凯发一触即发官网上如此描述此次修订完善《办法》的初衷。
银监会称,此次《办法》修订严格把握“坚守风险底线、服务实体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加强有效监管”的原则,通过完善准入条件和审查标准,增强银行业监管行政许可工作的针对性、前瞻性和有效性,将在防范金融风险、引导银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合理配置金融资源、促进经济结构和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而在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看来,此次银监会发布主席令,修订完善《办法》是在新一届政府要求各政府部门职能透明化的大背景下,按照国务院“简政放权”的要求,对以往法规进行的重新梳理。
“简政放权”
据悉,原《办法》于2006年由银监会制定。随着中资商业银行资产规模、组织机构、业务类型的迅速发展,不少新情况、新问题逐步显现,同时,为落实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关要求,银监会对《办法》作出相应修改。
根据新资本协议的有关内容,对申请设立机构资本充足率标准进行相应调整,完善新设机构监管要求。同时,进一步明晰中资商业银行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核准范围。制订具体的审批程序和条件,注重对申请人职业操守、工作经验和从业记录的考察,防止核心管理岗位或重大风险管理岗位人员因专业知识、合规意识、职业操守存在瑕疵导致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管理问题。
此次修订还细化了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任职资格未获许可前,由符合相应任职资格条件人员“代为履职”的相关规定,防范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更替过程中产生经营风险。
新修订的《办法》通过实施差异化准入政策,引导银行业按照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行业政策合理布局网点,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进一步明确了中资商业银行专营机构的市场主体地位,增加了设立专营机构及其分支机构的相关规定。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小微企业、“三农”等行业设置专营机构,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取消了中资商业银行变更营业场所行政许可,引导其制定科学合理的机构设置规划,积极解决中资商业银行设置过程中金融富集区同质化竞争激烈、经济欠发达地区金融服务不充分,区域机构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取消了原《办法》关于中资商业银行在一个城市一次只能申请设立1个支行的限制性规定,支持风险管理能力强的中资商业银行通过新设分支机构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优化区域金融服务布局。
民营银行设立框架落实
11月14日公布的修订后的《办法》,其中对境内非金融机构作为中资商业银行发起人,列出准入及不准入的诸多条款,这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民营银行的设立办法基本框架落实。
自7月国务院发布“金融国十条”明确提出“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后,各地积极申办民营银行。据报道,尽管离正式注册成立还相差甚远,但目前已有20多家民营银行名称得到国家工商总局的预核准。
更有消息称,中央已将第一批民营银行10个名额分配到省,其中广东、江苏、浙江分别获得两个名额。
但有接近监管层人士表示,并不存在给各地名额这种说法,民营银行要求是区域性银行,不能在全国跨省开网点。
银监会相关人士曾对媒体表示,《办法》不仅仅针对民营银行,而是根据银行业本身的发展情况做出的相应调整。他还表示,国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银行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一直以来,对民间资本或其他资本办银行政策都比较一致,民营银行跟其他银行一样,既不可能设置很多优惠条件,也不可能放开了之后又提高门槛。”
“从监管层面,对于国有资本、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条件是一视同仁的,都要符合相关条件。好的企业才可以进入,并不是有钱就可以办银行。”上述银监会人士说。
据《办法》第十二条,境内非金融机构作为中资商业银行发起人应符合条件存在两处变动,其一是由“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变为“依法设立”;其二针对入股资金,由“来源真实合法”变为“自有资金,不得以委托资金、债务资金等非自有资金入股,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郭田勇指出,入股商业银行,不能拿从银行贷出的款或借的债务资金去投,而是要用自有资金,这个前段时间在讨论民营银行的准入规则时已经讨论过。
对于不得作为中资商业银行发起人的条件,《办法》在第十三条中新增了“代他人持有中资商业银行股权”一条,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指出,由于早期设立的银行的股权存在诸多问题,此条让银行的股权结构更为清晰。
上一主题:集成金融赴港上市 难掩小贷融资尴尬
下一主题:银保监会加大农业现代化金融支持力度 “十三五”期间涉农信贷实现连续五年增长